【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主办:济南职业学院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ISSN:1673-4270
CN:37-1434/Z
影响因子:0.35743
被引频次:9616
期刊分类:职业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元好问在冠氏的交游与出行(2)

来源: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最后一次游览大明湖之后,元好问写下七言长诗《泛舟大明湖》。先热情称颂大明湖的迷人风光:湖水清澈,荷花成片,蔚为壮观,“长白山前绣江水,

在最后一次游览大明湖之后,元好问写下七言长诗《泛舟大明湖》。先热情称颂大明湖的迷人风光:湖水清澈,荷花成片,蔚为壮观,“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千佛山在湖中的倒影摇曳动荡,仿佛一堆归拢不起来的苍烟,“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接着写饮酒高歌,快意游览,期待缺席的杜仁杰能续写风流。

济南之行,元好问欣然赴约,满意而归,几乎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经历,“胜游每恨隔千里,乐事便当论百年”(《绣江泛舟有怀李郭二公》)。济南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还不时怀念济南之行,诸如“荷花荷叶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临江仙》)。

回到冠氏之后,元好问得到冠氏帅赵天锡的格外关照。赵天锡(1191—1240),字受之,与元好问年龄相仿,原本是冠氏的富豪,他的父亲赵林为冠氏令,蒙古兵南下时,赵天锡投靠严实,为严实的下属,兼冠氏令。赵天锡掌握着冠氏的军政大权。元好问再三说他“崇儒重道,出于天性,虽在军旅,而文史未尝去手”(《紫微观记》),还曾与杨奂一同研读石介的《唐鉴》,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地方豪绅,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他与严实等人都喜欢延揽名儒,对元好问这样最优秀的文人自然礼遇有加。当年黄州太守徐大受给戴罪之人苏轼若干亩荒地,如今赵天锡也给了羁管之人元好问三亩荒地,资助他修建房屋,并派儿子现场监督。经过八十多天的施工,冬天顺利落成。元好问非常感激,将赵天锡比喻成礼贤下士的平原君赵胜:“去冬作舍谁资助,县侯雅以平原故。贤郎检视日复日,规制从头尽牢固。”(《戏题新居二十韵》)他对新居极为满意,一口气写下《学东坡移居八首》,抒写他的兴奋喜悦之情,“今晨见此屋,一笑心颜开”;表现他的惬意生活,“南荣坐诸郎,课诵所依于。西除著僮仆,休沐得自如……窗明火焙暖,似欲忘囚拘”;叙述他撰述金朝历史的宏愿,“造物留此笔,吾贫复何辞”。这样一来,元好问算是在冠氏安家定居了。

蒙古太宗八年(1236)三月二十一日,赵天锡去泰安拜会严实,因为元好问“宿尚游观”,就“拉之偕行”。他们一同游览长清、泰山、泰安等地,来回三十日,近千里路程,时间匆匆,元好问写下《东游略记》一文和约十首诗词。从《东游略记》来看,泰山之行更像一次文化考察。全文大体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交代此行经过,以及“以备遗忘”的写作目的。第二部分记录游览长清县(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的三处景点:一是郭巨庙,即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元好问详细记载其石刻造像以及《陇东王感孝颂》的有关内容,评价其文为“齐梁体而苦不佳”,判断其隶书出自僧人慧朗之手;二是隔马祠,元好问考证其得名由来,以及与《左传》所记不合之处,批评“阴障戎马”的传闻为“齐东野人语”;三是灵岩寺,引用相关文献,质疑党怀英《十方灵岩寺记》中的考述。第三部分记录游览泰山及泰安城诸多景点,包括登顶泰山观看日出,考察泰安城内岳祠兴废,岱岳观、青帝观、乾元观、升元观等文物,宋代祀坛及诸多碑刻,泰山书院,鲁两先生祠堂,龙泉寺等。与《济南行记》相比,《东游略记》涉及历史人物、文物考古方面的内容更多,知识含量巨大。该文没有采取文学性游记的通常写法,很少写景抒怀,而是以罗列加考证的方式,考察相关历史文化,文献价值更加突出。所幸元好问《游泰山》诗弥补了文学性不足的缺憾。诗中惊叹泰山的雄奇壮伟,感叹时世的变迁,描写泰山春夏之交的绚丽风光:“是时夏春交,红绿无边涯。奇探忘登顿,意惬自迟回。”其他两组诗《龙泉寺四首》《登珂山寺三首》都写作于寺庙,总体清幽闲静。《清平乐·太山上作》写泰山日落,较有特色:“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漳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身在泰山顶上,远眺日落苍茫景象,静听万壑松涛。云海波涛,天地开阔,让元好问生出自我渺小之感,如同井底之蛙和小蠓虫一般,俯视人间,觉得世间诸多人事都微不足道。在阔大的景象中,寓含人生道理。

与神采飞扬、五光十色的济南之行相比,泰山之行大为平淡,不免有点单调,创作也大为逊色。除了时间匆匆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其一,泰山景色的丰富性不如济南,以文化遗迹居多。泰山对元好问的吸引力远不及济南。其二,泰山之行的朋友较少,几乎见不到什么诗友、酒友。《东游略记》中提到的同行者只有赵天锡一人,元好问在灵岩寺党怀英碑阴的题字中还有“齐河帅刘侯”及“将佐”等人。赵天锡一行所到之处肯定会得到当地人的接待,只因志趣不同,这些人得不到元好问的垂青。所以,元好问泰山之行不可能像济南之行那么恣情欢畅,他在《游泰山》诗中甚至发出寂寞之叹:“惜无赏心人,欢然尽余杯。”


文章来源:《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jnzyxyxb.cn/qikandaodu/2021/0120/464.html


上一篇:融入城市脉络营造城市特色 ——济南历史街区
下一篇:以校企合作推进职业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