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主办:济南职业学院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ISSN:1673-4270
CN:37-1434/Z
影响因子:0.35743
被引频次:9616
期刊分类:职业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2)

来源: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2 校园科技创新氛围的影响 一方面,创新类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此类课程能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

3.2 校园科技创新氛围的影响

一方面,创新类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此类课程能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但课程的设置常常固化为学生在校某阶段的某几门课程,其他课程较少结合创新,导致总体上教学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未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校园科技创新的氛围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在白强[5]的研究中指出,没有创新文化的大学,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要想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创新讯息、注重自身能力,就要加强大学校园的创新文化氛围建设,创新课程的设置,大学校园创新文化氛围的强弱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3.3 教师态度、水平及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

教师不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在第二课堂中也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重大影响。

一方面,教师的思维方式会影响学生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教师重视科技创新,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其重要性,学生也会关注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反之,如果教师对待创新不置可否,甚至态度冷漠,学生则会缩短花在科技创新活动上投入的时间,减少精力的投入,兴趣减弱;另一方面,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及教育教学方法手段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创新能力较高的教师能结合专业和学科前沿,深化改革教学内容,灵活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并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影响和带动学生,引导、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反之,缺乏创新精神和意识的教师,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教育教学手段单一,引导作用不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较差。

4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4.1 合理构建培养体系,实现创新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也难以靠一两门创新类专门课程或几次课外创新活动一蹴而就,而应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即课堂、课后都在进行的“全过程”教育,这就要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合理体系。

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把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放于突出位置;构建创新课程体系,依照学生特点深入教改,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程度、类别的创新性课程,在设置创新基础类课程的同时,结合各专业特色及课程特点,增设专业特色创新课程;构建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大学生的创新训练计划设置为必修内容,并放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修满一定的创新实践学分,以加深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4.2 广泛开展各类竞赛,促进水平快速提升

广泛开展各类校级科技创新竞赛,使更多的学生通过竞赛增进对科技创新能力重要性的认知,提升学生创新的信心,改变原有“唯课程知识及证书为上”的价值取向,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于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快速提升学生的总体创新水平。科技创新竞赛的广泛开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能得到迅速提升,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此过程中,能快速发现、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生,通过进一步指导、培训,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培育出较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4.3 善于利用激励机制,加强创新队伍建设

良好的激励机制能促进教师创新队伍的发展与水平提升。专业教师对创新的态度、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都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教育结果产生着直接影响。教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可加强专业教师创新教育理论及培养方法,增设创新型课题并提高资助额度,有效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把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的指标之一,以加深教师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促进教师自我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教学的开展。

5 结论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能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针对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开展调研及分析后发现,高职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理解片面,科技创新能力普遍不高,高校的创新教育氛围不浓厚。可采取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合理利用激励机制的措施,达到深度融合创新理念、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氛围、“全过程”高效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目标。


文章来源:《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jnzyxyxb.cn/qikandaodu/2020/0818/345.html


上一篇:郑州城市职业学院2019级学生参与素质拓展项目
下一篇:提高职业学院档案管理水平的几个关键环节